以艺为珠 以德为宝-著名国画家赵以宝

浏览次数:1220  

以艺为珠 以德为宝-著名国画家赵以宝

——著名国画家赵以宝艺术理念

俄罗斯作家契诃夫说:“人,应该一切都是美的,从服饰,到内心。”赵以宝就是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。从清华美院当代艺术创作名家导师研修班的学生,到独创艺术风格的国画名家;几十年来,赵以宝以其“妙笔丹青”的艺术追求和“百年树人”社会责任感,在艺术的田野中砥砺耕耘,在社会的舞台上勇于担当,走出了一条德艺双馨的人生之路。

作品评论:

赵以宝的花卉作品,每给人以美的享受。几抹粗壮苍润的枝叶代表花朵精神,紧接着点染了散聚有致的花朵骨苞,而这墨色相浸的效果既沉着饱满又烘托出花叶的神采气韵,造成了浑然一体的结果。画家在完成了书、画、印的工作后略加收拾,由此,不难理解,赵以宝的写意花卉造诣之高与其多年的修炼有关,既来自于厚积薄发,又发自画家的以情作画,以心作画。

画家水墨粗服描写枝干,笔法道劲自如,皴擦勾染利落,水墨中融入色彩,韵味无穷,使画面明快简洁,清新幽稚,独具一格。

国之魁宝:“一代大师赵以宝赵式水墨”国画引领人

对于赵以宝的国画创作,有人说他是天才。而赵以宝深知,他的国画之所以达较高的艺术水准,是多年来对艺术苦苦追求的结果。

“面壁十年图破壁”。赵以宝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,共产党员。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名家导师(国画方向)研修班。在这所中国最高等的学府里,他受教于国内诸多名师。最终师从黄宾虹后裔黄努卫,成为国画大师黄宾虹的亲传弟子。他专攻竹子和山水画。他擅长写意竹子和兰草山水。他博取众长,其作品清新俊逸,朴秀多姿。在师法先人的基础上,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、花鸟画的表现技法,所作梅兰竹菊,不仅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,也抒发着文人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。

法国作家罗曼·罗兰把“大自然”称为艺术家的最佳导师。宋代大师范宽也提出“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”的观点。赵以宝深领其理,大力践行。他遍访祖国名山大川,每到一处,图形写稿无数。自然与神悟得到了契合。

赵以宝在对中国绘画种类的研究时发现,线描画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地位,历代不少画家用千姿百态的线条描绘大自然,抒发情感,赋予线条以生命,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线描佳作,是学习线描的理想范本。线描没有渲染和皴擦,只是用单色线条对物象进行刻画,表现其外形特征和结构,因而对一个画家造型基本功的要求很高。有了这个发现,赵以宝在创作时,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构图。他知道,一幅好的线描竹子作品,必须在构图上体现出山的气势和走势,要注重树的穿插,夹叶树、点叶树、杂树间的疏密对比变化。在勾点山石线条时,他更注意线条的长短结合、疏密节奏、前后的虚实关系 以及山与山之间的空间关系。屋舍隐于山水之中。观赏赵以宝的竹子和山水画作品,你会发现,水的处理时隐时现,蜿蜒曲折的山路通往山外,营造出深远且宁静的意境。同时,他对墨线使用十分精心。他用朱砂加墨进行勾线,使整个画面呈现出暖色调,这有别于传统线描画的单纯使用墨线,给人一种新颖的视觉感受。

赵以宝认为,线描靠的是点、线为主的硬功夫。每一个点、线的变化和完整性都很重要,既不能擦更不能染,也不能像工笔画那样着色。画面疏密节奏的把握,虚实关系的处理,线条质量的好坏,都是决定一幅线描作品优劣的重要因素。所以,赵以宝的竹子山水画创作,以扎实的传统技法为基础,已既清新淡雅,又苍润峻厚。尤其是他的竹子作品,总给人以美的享受。几抹粗壮苍润的枝叶代表国画精神,紧接着点染了散聚有致的竹叶,而这墨色相浸的效果既沉着饱满又烘托出竹子的神采气韵,造成了浑然一体的结果。水墨粗服描写枝干,笔法道劲自如,皴擦勾染利落,水墨中融入色彩,韵味无穷,使画面明快简洁,清新幽稚,独具一格。赵以宝较高的写意花卉造诣既来自于厚积薄发,又发自画家的以情作画,以心作画。

中国画一向主张“注重气韵,骨法用笔”。“以富有骨气和充满韵味的笔墨来呈现大自然雅逸、灵动之美。”;“画须有笔外之笔,墨外之墨,意外之意,即臻妙谛。”这些艺术思想,在赵以宝的作品中均有充分体现。

赵以宝老师对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,得到了社会的回报。他在国画中体现出的独特而精湛的笔法、宏大而幽深的意境,深得社会青睐。2000年以来,他的竹子和山水画作品多次入展并多次获奖。2008年 作品《春竹图》入展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,同时入编多部中国和安徽名家与新秀画集。近年来,有数百件作品被港、澳、台同胞及国际友人、企业家、宾馆、大酒店收藏。

现任:

北京御翰林书画院 院长(法人)

安徽省皖韵书画研究院院长。

黄宾虹书画院华东分院院长

安徽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

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理事

安徽省省直机关书画协会会员

安徽省社会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

清美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

清美艺术创作研究会会员

国家一级美术师。

中国书画大师黄努卫老师亲传弟子

翰林院文化艺术中心 书画艺术部副主任

…… 这一长串头衔,每一个戴在赵以宝的头上都名副其实,每一项工作他都认真履行职责。

就像他的名字那样,以艺为珠,以德为宝,在人生的舞台上,赵以宝坚守着一名艺术家精益求精的艺术品质和“士以弘道”的价值追求。他正用精彩的翰墨人生,诠释着“德艺双馨”的深刻内涵。

翰林院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看到赵以宝老师的竹子想起一句美丽诗句:

谷口春残黄鸟稀,辛夷花尽杏花飞.始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.

赵以宝画竹子的理念与未来:

竹子在中国文化中,代表着挺拔,正直,经冬而长青,坚韧不拔的精神,因此被很多文人和画家喜欢,画家画竹子正是取意竹子代表的虚心,坚韧,无畏,正直品格,既表达了画家的精神追求,又给赏画者呈现出各种竹子的风姿意趣。

古人云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当代画竹名家赵以宝就非常喜欢竹子,为了把竹子画好,他踏遍全国观竹画竹,走访写生。赵以宝还亲自种竹子,体会竹子的各种形态,四季变化,风霜雨雪,把竹子画得惟妙惟肖、出神入化,尽得竹之神韵。

赵以宝还把竹画、山水画、花鸟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,用特殊技法创作出红运竹、开运竹,形韵合一,清雅脱俗,既有传统国画竹子的风骨气韵,又有吉祥如意的象征。

竹子在不同的气候和外部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样子,风雨晴雪各不相同,所以竹画山水画花鸟画不仅要画出国画在不同环境的变化,还要画出竹子在当前环境的正确风姿。

赵以宝的每幅竹画都布局巧妙,立意精准,绿竹画的自然生动,有鲜活的美感,红竹画的舒展有度,通过重叠层次美寓意开运红,风竹表现竹子的摇曳姿态,和傲立迎风的意境,雪竹通过强烈对比 ,让观者感受到凌寒不凋的坚韧之意。

赵以宝爱竹,养竹,画竹,把国画竹子和个人风骨融于笔下,真正做到人如其画,作画如做人,正是因为赵以宝老师谦虚,正直,追求文人风骨,才能画出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国画竹子,在当代百花齐放艺术繁荣的画坛,以擅画竹画山水画花鸟画名传国内外。

参与编辑有:党刊中国民族博览副总编张少波,翰林院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付小旗。

查看评论[0]文章评论